找到相关内容33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传喜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一)

    性’。她用功不是我们现在听的耳朵就听着闻尘;而是能闻的这个本性。用正思维的观智,来回光反照,反观能闻之性,之后再“入流亡所”,这样从本性、闻性上来下手做功夫;闻性是无有生灭的,我们这个闻尘是有生灭的。...不要随着外面的根啊尘啊去;能够背尘合觉,回光反照;背尘而觉,反闻闻自性,用这样的观智来让自己去修。 所以从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直接的就是以‘闻性之法’‘思’以这样正思的...

    传喜法师

    |普门品|观世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9200830785.html
  • 去尘除垢

    而跟在他后面的人也都停了下来。(在前面的)他就会如此责备自己:“这位比丘知晓在你(心中)生起的念头,这对你来说是不当的。”而通过增强其观智达到了圣界。同样地,如果他不能做到这点的话,他就坐下来,而跟在...“自制”是指近行定及安止定,而“慧”则是指观智及道智。若人以近行定或安止定为基础来修行观禅,他就会证得观智。修观禅越多,他就会看到诸行法更多的过患,而自然地对它们感到厌离。当其观智成熟时,他就会先证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842055.html
  • 不争人我

    超越了色相,就能够回到本来,不会执着一个我,执着一个他,因为我、他本来是一体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我空智。如果破不了你自己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再修法空智,因此,第一关要先证「无我」,得诸法无我观智。 ...自我的观念,这是修行的第一阶段,「我空智」是这样起修的。 2. 释题   这个公案是「不争人我」,悟後行者要修的是我空观智,悟入空,进而再修「无相叁昧」、「无愿叁昧」。行者观「法无我」,是没有实体...

    玄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044049.html
  • 天台禅法的特质——兼论《法华三昧忏仪》之修持

    圆教中所指之〝空〞观智,能证得〝真〞谛理。   更释平等观云:   从空入假,名平等观者,若是入空,尚无空可有,何假可入?当知此观,为化众生,知真[空]非真,[故]方便出假,故言“从空”;分别药病,而无...  此即是圆教中所指之〝假〞观智,能证得〝俗〞谛理。   最后再解释中道第一义观云:   中道第一义观者,前(二谛观)观假空,是空生死;后(平等观)观空空,是空涅槃。双遮二边,是名二空观,为方便道,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2960669.html
  • 谈心之回归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上一步做入流的功夫,已角动结,动相虽亡,静相尚存。对动而说静,仍是向外的分别,仍有执著,还要继续做返闻入流的功夫,观行功深,了达静相也亡,忘却尘境,所入寂灭;法性是所入,观智是能入,观智也就是始觉之智。以始觉智返闻本觉理,转只成智,功行已经加深,所以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到此声尘全部泯灭,动静二结都解开,这时色蕴可破。  3、解根结——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此根是聚闻于耳,结滞成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1862541.html
  • 王恩洋:唯识通论

    则又邻似大乘。自余诸宗,别义繁伙,余既未能广学,玆亦不能尽论也。  二者般若宗义,总以般若智照实相无性为宗。云何般若?云何实相?般若者,谓能观智。实相者,谓所观性。何者能观智?何者所观性?曰:都无所观,是称能观智。都无有性。是为所观性。是故经言:曼殊室利慧眼何见,答言慧眼都无所见。又说梵志,如来菩提非能现观。契经又言,一切诸法皆同一相,所谓无相;即此无相是法实相。般若宗,即以此等圣教以为宗也。盖一切法,...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0968365.html
  •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

    教。此八九纸之文也。兼所诠义。是观智所游履之门也。有三重者。除事法界也。谓事不独立矣。故法界宗中无孤单法。离理无事。若独观之。即是情计之境。故今除之也。若以六相释此题者。总者。举体不分。别者分总成别。...妙德。有斯次第行布。略开四句十门。既然。垂手入缠不免科分多段   一会色归空观 镕瓶盆钗钏为一金。变乳酪酥醍作一味。义曰。融会缘生幻色归于真空矣。观者。能观智也。从所观境得名。或可所归空是体也。观是...

    忌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2669599.html
  • 《沙门果经》导读

    悟出世间道。然而,在这部经里,佛陀想要给予广泛的开示,包含出家生活所能获得的一切殊胜利益。因此佛陀不纯粹以观智及出世间道来解释慧学,而以慧学作为题目来解释已经精通所有四禅者所能证得的各种更高层次的智慧...名称出现,但在这部经里则比人们所熟悉的这一组先出现。第一种就是观智(vipassanà¤à?a)。在比较简要的开示里,这一项时常间接地包括在第六种上等智里,因为它是导向漏尽的工具。然而,在此它被分开作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647182.html
  • 般若繁兴大用“空不空”论觉性教育

    吾人若能依般若微妙法门而修证之。由文字而起观照,实地用功,观智明了,识破诸法虚妄,当体皆空,了无一法可得,则灵光独露,真心显现,一切迷情妄相,当下销灭,这就是亲证实相般若的境界(注6)。观照般若,观照...智慧六度),在等次中各依品位以修以证;如“以苦集灭道为此岸,道谛为舟航,灭谛为彼岸,是声闻智慧到彼岸”。(因声闻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其所修所证之过程。)“以十二因缘,三世流办循环无尽为此岸。观智为舟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0356451.html
  • 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

    卷舒称会,有理存焉。唯有三三昧及三观智,用以咨审,余悉自裁”(《智者大师别传》)。三三昧即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种三昧,一一皆对应空、无相、无作三种解脱门(《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二)。三观智即...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2560547.html